过度商业化影响下的樊正东退赛
一石激起千层浪。随着樊振东、陈梦和马龙相继宣布退出世界排名和WTT赛事,全球乒坛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。这三位顶尖运动员的退赛原因各异,其中马龙的退赛主要与其个人退役计划相关,而陈梦与樊振东则因对WTT实施的新规——“不参赛就罚款”表示强烈不满而选择退出。
作为中国乒坛的领军人物,这三位运动员在国际乒坛同样享有盛誉。国内的乒乓球爱好者和媒体对他们的举动几乎是一致支持,反对WTT的态度显而易见。为此,WTT不得不出面“解释”,称这一条款其实是旧规,且目的是为了保证顶尖运动员的参赛,确保球迷能够欣赏到高水平的赛事。同时,国际乒联也成立了调查组,表示将对WTT的现行规定进行审查。
表面上看,争议的核心在于樊振东指出“官方此前从未告知退赛会罚款”,而WTT则辩称之前只是“未严格执行”这一规定。要想深入了解问题的根源,实则需要从WTT本身谈起。WTT,全称“WTT世界乒乓球公司”,成立于2018年,由国际乒联控股,拥有85%的股份,剩余15%则由一名神秘的中国人持有。
自2021年起,WTT开始全面管理国际乒联的商业和赛事资产,目前的董事会主席是国际乒联第一副主席、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。由此可见,WTT的设立旨在进行商业化运营,以获利润。但是,有报道称WTT在过去三年陷入亏损,因此为了扭转局面,必须举办更多的比赛,并吸引高水平的运动员参加,以确保其商业价值不降低。
公开数据表明,到2025年,WTT设立的“四大满贯”赛事——新加坡大满贯、中国大满贯、美国大满贯和欧洲大满贯将陆续到来,全年运营的比赛将超过二十站。赛事数量的增加确实为项目发展带来了机遇,但同时也要求全世界的顶尖运动员参与其中,确保赛事的影响力不因数量增加而稀释。因此,以前未严格执行的“不参赛就罚款”条款再次被重提,并开始“严格执行”。
然而,尽管赛事数量在增加,运动员的精力却是有限的。对于樊振东、陈梦等顶尖选手而言,每月至少要参与两到三场比赛,几乎全年无休。体育赛事商业化的路径在过去几十年中已经被证明是“钱途光明”,并能极大推动项目普及和水平提升,高水平赛事的增加本是好事,但这么高密度的比赛却剥夺了运动员根据自身情况灵活选择的权利,反而造成了对其身心健康的压榨,甚至是对整个项目发展的伤害。
如今,在这个体育过度商业化、资本化的时代,如何找到合理的平衡点,将是WTT及所有相关方需要深思的问题。期待中国乒乓球运动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忘初心,继续为球迷带来精彩的比赛与难忘的瞬间,展现出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的精神。
发表评论